编辑:网络 | 发布时间:2020-07-30 10:44 | 点击次数:0次
垂体瘤中,在垂体肿瘤,代表从10%到所有颅内肿瘤的25%,并且在一般人群中所估计的患病率大约为17%。在临床实践中,神经外科医生通常采用鼻内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对轻微损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准确识别鞍底的术中定位在临床实践中总是具有挑战性,因为外科手术的空间有限,蝶窦的解剖变异,以及其相邻的结构,包括蝶窦,蝶窦分离(例如,多个,水平或倾斜的),平坦的鞍底。
鞍底的不准确识别会导致手术失败:(1)如果鞍底的定位偏向正面,则会发生误入窦后窦和鞍结节;(2)如果鞍底的定位偏向双侧,可能会导致颈内动脉海绵段(CSICA)的损伤,以及海绵窦内颅神经的损伤,从而导致术中大出血,以及几种术后临床症状,如ambiopa;(3)如果鞍底的定位向后偏离,则会对脑干造成伤害。因此,已经提出基于操作中的相关解剖标志的三维重建(3DR)来开发个性化方法以识别鞍底的位置,随着鞍底的精确定位,正确切割骨和硬脑膜物质至关重要,以保证鼻内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满意疗效。通常,鼻内经蝶窦显微手术中的鞍底开口的范围分别不会超过鞍结节和鞍斜点,而是分别靠近海绵窦的内侧壁。Abe等。应用骨窗CT扫描平行于经蝶入路,有助于确定鞍开口的侧边界,显示出良好的手术性能。然而,这些是患者的广义界限和范围,关于个体化的鞍底开放程序以及影响鞍底开口的潜在因素仍然不清楚。
大多数研究讨论垂体瘤切除集中于肿瘤的临床表征的影响因素,例如,肿瘤的大小,纹理,侵入性和取向,以及关于范围和定位的因素鞍楼开口不明显。的确,马托佐等人。和Alahmadi等人。在显微镜和内窥镜下对残余垂体瘤进行经蝶窦切除,先前手术的蝶窦前壁和鞍底开口不足是导致残留肿瘤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研究中存在一些缺点导致不准确的,包括(1)它们是基于研究人员的主观经验的描述性研究,没有可靠的证据;(2)两次连续手术间隔时间较长,可能是残余肿瘤的扩大和迁移,以及蝶窦前壁的骨骨化和鞍区缺损。另外,魏等人。据报道,过度的鞍底开口可能导致脑垂体损伤和脑脊液漏。王等人。假设较大的鞍底开口扩大了手术区域,加剧了对邻近结构的机械刺激,并导致垂体后叶损伤和尿崩症的发生。
基于这些理解,本研究旨在全面和定量地评估鞍底开口(范围和位置)与术中/术后并发症(例如,脑脊液漏,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福州市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鼻内经蝶窦手术的51例患者(男22例,女29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7±12.6岁)均行鼻内经蝶窦手术治疗。纳入标准包括:(1)完整的医学数据,包括鼻窦术前和术后CT扫描,脑垂体MRI,术前3天和术后1周的激素水平;(2)所有手术完成一次单一医师;(3)由单一医疗中心(即福州市医院)提供的所有临床资料;(4)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垂体瘤的诊断。排除标准为(1)垂体瘤手术或放疗的病史;(2)蝶窦创伤史,手术创伤或恶性肿瘤。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出现头痛,21例患者出现视野缺损,2例出现肢端肥大症,10例患者出现闭经溢乳综合征。体格检查显示,1名患者性功能下降,1名患有鼻塞,1名患有心悸,1名患者出现胸闷。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分析,13例无效细胞腺瘤,15例催乳素(PRL)腺瘤,1例生长激素(GH)腺瘤,11例多发性腺瘤,7例促性腺肿瘤,1例甲状腺刺激素(TSH)腺瘤和3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根据肿瘤直径,将患者分为微小,巨大和巨腺瘤组,分别定义如下:(1)肿瘤直径小于10mm的微腺瘤;(2)肿瘤直径在10到30毫米之间的大腺瘤;(3)肿瘤直径大于30mm的巨腺瘤。结果,2名患者患有微腺瘤,35名患者患有巨腺瘤,14名患者患有巨腺瘤。
CT和MRI扫描
在手术前后1周,使用256层螺旋CT扫描仪(DiscoveryUltra,GECorporation)分别进行鼻窦的CT平扫。扫描参数连续扫描,轴位置,层厚0.625mm,间隔0.625mm,扫描时间1.2s,FOV250mm×250mm,矩阵512×512。所有患者均接受CT扫描仰卧位。眶下线被视为基线。扫描区域范围从下颌到上额窦。利用CT重建软件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在Mimics15.0软件(MaterialiseInc.,Belgium)的环境中计算了蝶鞍的三维图像模型。
在手术前后1周,使用3.0TMRI系统(TrioTim,SIE公司)分别进行T1WI,T2WI和T1WI对比增强MRI。MRI参数为:层厚1.0mm,FOV250mm×250mm,矩阵256×256,扫描时间6min。通过静脉内注射剂量为0.2mmol/kg体重的GdDTPA以3.6ml/s的流速进行对比增强MRI。使用INFINITT软件(韩国首尔),从邻近组织中鉴定肿瘤的定位。在冠状位置自动计算每层的最大肿瘤直径和肿瘤面积(S)。将所有肿瘤分为微小,巨大和巨大的腺瘤,并计算肿瘤体积。
基于Knosp等人提出的方法。肿瘤侵袭程度分为0~4级:(1)0级,肿瘤边缘未通过上腔内和腔内ICA的内侧切线;(2)1级,肿瘤边缘未通过颈动脉横截面中心之间的线,即所谓的颈动脉线;(3)2级,肿瘤边缘延伸超出颈动脉内线,但不延伸超出或与胸腔内和海绵体内ICA的侧面相切;(4)3级,肿瘤边缘向股骨内和海绵体ICA横向切线侧向延伸;(5)4级,CSICA完全被肿瘤组织包裹。如果Knosp分级等级高于3,则将肿瘤定义为侵袭性垂体瘤。
研究采用术前CT和MRI扫描来识别蝶窦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变异,并结合肿瘤和蝶鞍的特征,双侧CSICA的最小距离和替代参数,制定个性化的开放策略。
手术后明确评估鞍底开口的效果。大多数患者显示出适当的鞍底开口,仅有2例患者显示鞍底开口不足,这对肿瘤切除的程度有负面影响。正如多个变量之间的评估关系所揭示的那样,即鞍底开口面积,位置,肿瘤切除程度,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鞍底开放的相对不足是影响残余垂体瘤的因素之一。较高的鞍底开口更可能诱发脑脊液漏的发生。相比之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与鞍底开放区域无明显相关性。
Mattozo等人。和Alahmadi等人。曾报道,鞍底开放不足是前一次手术后残留肿瘤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连续两次手术之间的相对长的间隔,残余肿瘤的扩大和迁移的可能性也可能显着增加。因此,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鞍底开口与残余肿瘤相关的仍然难以维持。
即使渗血,灾难和重建蝶鞍人工材料的早期迹象手术后往往会影响肿瘤残留的评价准确性,几个研究小组对于在早期和晚期阶段接受MRI检查的患者的残余肿瘤检出率,没有发现统计学意义。因此,术后早期CT和MRI图像由两位独立的经验丰富的医师正确融合,显着提高了评估准确性。对于延伸到海绵窦和前颅窝的肿瘤,肿瘤不能通过传统的显微经蝶手术完全暴露和切除。对于鞍上残留肿瘤,尽管骨开口已经扩大,但它不能完全切除硬质和哑铃形肿瘤。对于这种情况,鞍底开口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与巨大腺瘤组相比,微腺瘤和大腺瘤组的鞍底开口面积明显较小。鞍底开口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即垂体瘤越大,鞍底开口面积越大。为了增强肿瘤的暴露和切除,应相应扩大鞍底开口面积。与全切除组相比,亚全切除组的鞍底开口面积明显增大,而鞍底开口面积与最大肿瘤面积的比例相当小。重要的是,多因素分析显示,鞍底开口面积与最大肿瘤面积,肿瘤质地,入侵和患者年龄是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结果共同提供了直接证据,即鞍底开口的相对不足是导致残留肿瘤的因素之一。
由于在整个切除组中鞍底开口面积与最大肿瘤面积的比率计算为(0.44+0.35),当鞍底开口面积与最大肿瘤面积的比率上升时,可能完成全部肿瘤切除。到50%。由于鞍底开口面积过小,肿瘤切除程度会降低。由于鞍底开口面积过大,很容易引起无效的鞍底开口,导致不必要的伤害。考虑到本研究中样本量有限,应进一步研究更多样本以验证这一假设。
大的肿瘤可能延伸到前颅窝或后颅窝和海绵窦,不能通过微观经蝶入路的常规开口完全暴露和去除,而位于鞍上区域的硬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患者的年龄可能显着影响肿瘤切除的程度,可能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肿瘤较大且具有高侵袭性。与本研究中获得的结果一致,肿瘤质地和侵袭可显着影响肿瘤切除,Losa等。还提出肿瘤的囊性病变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一些研究者认为肿瘤扩展的方向和肿瘤形态都是肿瘤切除的重要因素。
在51名患者中,2名患者出现小程度的肿瘤切除,可能是由于肿瘤暴露和机械手术不足造成的。受限制的视野影响对膈肌下沉的评估。鞍上肿瘤被误认为为膈肌蝶鞍或膈肌蝶鞍部分下沉为完全下沉,导致残留的鞍上肿瘤。与没有脑脊液漏的对应物相比,脑脊液漏出的患者鞍顶开口顶点与平面蝶窦的垂直距离明显缩短。这表明过高的鞍底开口可能更容易诱发手术期间脑脊液的渗漏。
手术后,大约33.3%的登记患者出现暂时性尿崩症,这与先前研究报道的15%70%一致。正如Wang等人提出的那样。在经蝶手术期间,手术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导致神经垂体及其血液供应的损伤,最终导致尿崩症的发生。
经蝶手术可刺激或损伤腺垂体组织,导致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周等人。曾报道48%的患者出现由外科手术引起的垂体机能减退。在这项研究中,术后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为36.1%。扎达等人。显示,与其他对应物相比,肿瘤相对较大的男性患者在手术后更有可能表现出垂体功能低下。魏等人。提出过度切除鞍底骨可能会导致腺垂体受伤,从而导致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然而,在这项调查中,垂体功能低下的风险与鞍底开口的大小无明显关联。
通过术前MRI进行准确定位垂体位置,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避免过度牵引风险和避免频繁使用电凝术方面完成的术中外科手术,本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鞍底开口的扩大有效地增加了手术区域,允许正确区分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但不会引起脑垂体,下丘脑和血管受伤的风险。
这项初步研究存在两个缺点。首先,在一些患者中,残留的肿瘤位于海绵窦中。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外科医生倾向于不切除海绵窦中的肿瘤。因此,如果肿瘤延伸到海绵窦而不是受蝶鞍开口大小影响的结果,则残留肿瘤将是某种因素。第二,对于微小和大腺瘤,不分别考虑蝶鞍结节附近的骨开口与CSF渗漏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小肿瘤患者,蝶鞍可能在其最大的部分具有蛛网膜,而大腺瘤可以完全填充蝶鞍并延伸到鞍上;在这种情况下,鞍座底部更加延伸的开口不太可能导致蛛网膜的破坏,并可能有助于肿瘤切除。在未来,我们将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巩固我们的研究结果,通过在所有手术可及肿瘤(即,不在海绵窦)的骨开放程度和切除术之间进行更多临床有用的相关性,并分别考虑微观和大腺瘤。
接下来小编指出,鞍底开口相对不足可引起残余肿瘤,选择开口位置越高,越接近平面蝶窦,可引起脑脊液漏出。
2025-01-21 14:35
2024-05-19 21:06
2024-05-19 20:48
本文[经蝶窦微创手术切除垂体瘤]来源于网络用户分享,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了解国际神经外科领域知名教授咨询、前沿治疗技术以及国际教授治疗协调服务,请咨询电话400-029-0925,点击立即预约联系国际神经外科教科书级别教授!
文章网址:https://www.new-element.cn/2733.html
更新时间:2020-07-30 10:42
桥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脑桥的胶质细胞。该瘤被分为四个级别,从I到IV级,其中IV级为最恶性的类型。桥脑胶质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
2024-05-25 21:18
脑干胶质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脑部肿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二期脑干胶质瘤通常具有一定的恶性特征,治疗难度较大。目前针对脑干胶质瘤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
2024-06-09 22:35
脊髓胶质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放疗、化学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多学科团队合作以及对患者的康复和心理需求的重视对于改善......
2024-06-11 23:52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肿瘤。作为一种常见肿瘤,它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在全球,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
2019-12-28 21:46
儿童脑干胶质瘤晚期症状可能包括持续性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行走不稳、肌肉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本文将详细探讨儿童脑干胶质瘤晚期的症状,并强调早期诊断和治......
2024-06-01 19:19
延髓的胶质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脑部肿瘤,通常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这种疾病的治愈率较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
2024-05-29 20:06
延髓占位胶质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脑部疾病,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目前对于延髓占位胶质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综合手段。手术是......
2024-05-29 19:42
脑癌相关气血不足最佳补气中药材推荐,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都该为自己的身体负责,气血影响着一个人的精气神,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那对于气虚调养方法有哪些?可以......
2019-12-25 14:32
脑干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其生长在脑干这一至关重要的部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首发......
2024-06-06 09:55
儿童脑干胶质瘤的治愈率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肿瘤的类型、位置和分级。目前的数据显示,低级别(I级和II级)儿童脑干胶质瘤的治愈率相对较高,而高级别(III级和IV......
2024-06-02 02:33
新元素神外资讯网
2025-01-17 16:23
2025-01-17 16:09
2025-01-17 16:08
2025-01-21 14:35
2024-05-19 21:06
2024-05-19 20:48
2024-05-19 20:48
2024-05-19 20:47
2020-12-30 10:28
2020-11-04 11:18
2020-08-27 15:19
2020-08-13 15:35
2020-08-13 15:32
2020-06-25 15:10
2024-05-16 16:31
2019-12-25 09:53
2020-05-20 11:54
2019-12-19 10:45
2024-05-16 16:26
2020-07-20 10:53
2019-12-25 09:51
2019-12-25 09:50
2019-12-21 23:39